在生活中,很多人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体验:明明没做太多事,但就是不想动,哪怕躺平后依然觉得累。
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劳累过度,需要好好休息,但是无论怎么休息,都不能恢复活力,甚至越来越虚弱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其实这是一种源自于心灵内在的无力感,常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心境低落,以及“应该做些什么,但又不想去做”的自责感与焦虑感。
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 那个让我们体验活力又丧失活力的基本结构是什么?
我们可以把人的精神结构看作是一个有着额定能量的开放系统,它维持着一个人最基本的活力感,并且不断与外界交换着能量。
我们消耗部分能量去实践那些伴随着不同体验和心理预期的活动,我们在体验的满足和预期的达成中收回能量。只要我们获得的能量在总体上超过消耗的,我们的活力感就不会衰减。
这看似很简单,似乎是个很容易运作下去的系统。但困难的地方在于人们并非总是能决定自己做某件事的体验,并非总是能给予自己一个合理的预期,并非总是能创造有效的反馈。如果一个人的精神结构本身存在缺陷,那些能量就会流失、损耗,无法补偿。
换言之,当我们不去深度察觉自己的日常生活时,我们看似在追求收益的行动,实际上可能是一种隐形的损耗。
想想那些总是追求完美的人,达成完美要么不可能,要么付出过高的代价。这种过高预期塑造的是一种极为苛刻的自我评价体系,在这种评价体系中,我们很难对自己满意。这意味着一个人即便做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,他回收的能量也是非常有限的,也许仅仅只是避免了一种自我苛责。
有这种倾向的人只能冲刺,爆发,却不能持久。在一个诸行皆内卷的时代,没有什么比续航和耐力更重要的,所有可以延续下去的行动都只能出现在一个中和区域,也就是那个避免了过高和过低的、60-80分的位置。
我以前常说,很多时候,一个人所感觉到的累,需要的并不是“休息”。我当然不反对休息,正确的休息非常重要,但更多时候人们并不是在休息,人们只是在补偿。
什么叫补偿呢? 就是我们下意识觉得舒服的,不费力的,认为是在对自己好的行为。补偿往往都是出于心理学所说的替代行动,也就是那些退而求其次,看似舒适但不能真正缓解问题的行动,它不是有效行动。
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体验,也许你在睡觉,甚至是嗜睡,但是你越睡越感觉到迟钝,越觉得什么都做不了。
另一种情况是,你可能完全不想睡觉,仅有的睡眠时间仿佛是你唯一能为自己创造的自由时光,你对它的珍惜达到了宁可剥夺睡眠的程度。你可能会刷短视频,可能会刷剧,可能会打游戏,但是你并不享受。你停不下来,仿佛那只是你下意识里唯一能够运行的程序。因为你觉得白天的时光欠你太多了,你支出了劳力、精力、责任。就像很多人下班后不想回家,想在办公室里或者车里,甚至是小区院子里独自待一会,因为回家后,你又要立即扮演别的身份,它依然是一种精神待命的状态,唯独不是纯粹而自由的自己。
也许只有在那个什么都不做,无忧、无乐也无聊的茫然和呆滞里,你才拥有了能够安住片刻的心理空间,然而它却又短暂和虚幻到不允许真正的你停留在其间。你希望能找到一种低电量模式下的快充方式,它们的瞬间功率很高,但衰减得也极快,以至于只有成瘾般的使用才能最大化避免它们之间的体验真空——空虚感。
以上所有这一切,当它们以“补偿”的形式出现时,就已经开始破坏我们的动能回收过程。换言之,我们获得的体验,只能带来抚慰,而无法留存。当它无法留存时,我们就只能继续以这种形式维持下去,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模式。这种模式开始塑造我们的生活,决定了我们做什么和不做什么,规划或不能规划什么样的目标,接触或不去接触什么样的人,建立和不能建立什么样的亲密关系。它开始彻底屏蔽其他可能的路径。
这是一种由降级的行动系统所构筑的生活模式,它是一个人下意识认为的所有对自己好的行为的总和。
这会导致什么呢? 从命运上来说,它提前确定了一个人的发展上限。从体验上来讲,它让一个人的活力水平保持在了一个长期的低档位模式。当一个人的行为发生降级时,他会感觉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劳累感,一种虚弱无力的感觉。客观上你能搬一桶水一口气上六楼,但在体验上,你可能觉得洗脸刷牙,甚至上厕所都是一件极度麻烦的事情。
很多人在陷入抑郁症的时候会有这种反应,但他的状态并不是抑郁,它是当代人常有的一种低活力的状态,那一刻人的情绪唤起水平很低,做不了任何复杂或者有挑战的事情。这就是我经常提到的低心理效能状态。
从这一点去理解拖延症也很容易。所有的拖延本质上都是心理效能不足产生的退缩反应。这和那件事实际上的困难程度没有必然关系,因为有人甚至会拖延洗碗和扫地,这件事在客观现实上并不困难,但在现实里仿佛要支出干钧之力。
这样应做而不去做的事情积累得多了,就容易变成心理债务,偶尔一两次没什么,一旦成为习惯,你的精神活力账户的最大值就减损了。就像你有一张1000块额度的信用卡,但你始终欠着100块,实际上你只能支配900块。一旦某件事需要你瞬间支出1000块,那件事你就无法完成了。
用心理经济系统去做比喻,你下意识地的认为你没有那种“购买力”,于是选择了其他低端的消费,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补偿行为(替代行动)。当一个人长期处在虚弱无力的状态下时,实际上他大概率已经负债累累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稍微干点“正事”,瞬间就没了力气,马上又进入补偿状态。
很多人会间歇性丧失活力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。
另一种情况下,一个人想避免丧失活力时,会进入一种强迫式的活跃状态。他们通过提前透支仅有的活力来换取有限但持续的反馈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工作狂停不下来的原因。因为工作的对立面不是娱乐,而是抑郁。
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我们的体验过程。因为在本就有着问题的运作模式下,自然也会浮现出不切实际的预期。在这种不切实际下,一个人错误定义了满足,错误定义了价值,错误定义了自尊,甚至错误定义了意义。
对于成长来说,最重要的是更新经验,并且不断颠覆原有的经验模块。但这不是一个瞬间的行为,所有的模式化里都包含着高度凝缩的经验结构,它们是不断重复一种体验而沉淀下来的固定路径,是一个人下意识就会执行和感受的部分。这意味着我们修正它和沉淀它所付出的比例是差不多对等的。
从这里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下意识地拒绝成长,会下意识地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。因为更新经验需要一个人恰当的负载,就像每天规定一个懒人去打扫屋子卫生是件很痛苦的事情,我们不能用那种一时心血来潮的方式,突然间去做很多,让自己透支。根据心理经济系统的模型,你知道这是无法持久的,它不能改变什么。
我们必须要从那种能够保证续航的小事开始做起。另一方面,我们还要摆脱那些妨碍自主行为的厌恶动机,就像一个人厌恶洗碗,但是用正念洗碗时,却丝毫不觉得累,反而会觉得享受。因为正念的时候,洗碗这件事和厌恶动机分离开了,洗碗变成了纯粹的洗碗,它只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。
在现实中,每一件事都是无数微细动作的集合,忘记它在整体层面营造出来的那种不可克服的压迫感,只是单纯去完成那些简单的动作。用正念的方式,把感受聚焦在那些微细的行动上,专注地去做,感受事情在另一个维度下并不困难、并不麻烦的那种体验。
只有我们放弃了那种收支不平衡的生活模式,并且能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持续投入,我们的经验才能够持续更新,而这种微改变的力量恰恰是符合心理科学、最有价值的行动策略。
本文刊登于《ELLEMEN睿士》4月刊
标签:
在生活中,很多人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体验:明明没做太多事,但就是...
推动临空经济发展廊坊航企及物流企业路网项目取得重要进展---近日,...
同花顺(300033)金融研究中心4月24日讯,有投资者向中荣股份(3012...
远航汽车隶属于大运集团旗下的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品牌,首次亮相是在...
在说话的同时,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任天堂和超级马力欧的卡带准备...
2023年职称英语考试《综合类》考试共65题,分为单选题。小编为您整...
在刚刚过去的一周,特斯拉的股价表现并不能让股东满意,最大跌幅达1...
1、三喵军团是英格兰足球队的称呼,他们的正式称呼为三狮军团,因为...
同时,2023中国咖啡师团体锦标赛粤港澳大湾区站也将在咖啡生活消费...
东华测试:关于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
4月24日上午,在2023年“中国航天日”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,安徽省委...
中新网海南新闻4月24日电菲律宾《联合日报》采用中新社海南分社稿件...
1、赏心悦目的高清图片,博采众长的精彩诠释,本书精选了67种代表刀...
4月24日,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四川高院信息,泸州老窖股...
(一)不涉及财产关系的:2000元-30000元 件。上下浮动幅度:20%但收...
2022年12月1日,强制性国家标准《摩托车、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》(GB...
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小幅上涨,收盘涨0 07%
珲春市气象局4月24日14时00分发布森林火险蓝色预警信号:预计今天夜...
4月21日国内黄金期货跌0 22%
1、目前睢宁县位于徐州市东南部。2、为徐州市管辖的县希望对你有帮...
成都住房公积金在灵活就业人员缴存、单位缴存、个人提取、贷款发放...
1、是因为柚子皮中有一种柚皮苷的柠檬苦素,煮出来就会苦。柚子中含...
近日,人工智能初创企业OpenAI联合创始人格雷格·布罗克曼在一次科...
4月21日,2023年“金色木良·垂钓天堂”三月三民族文化节暨乡村旅游...
记者从三峡集团了解到,过去5年,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约4900亿千瓦时...
观点网讯:4月23日,三亚市统计局官微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三亚市经济...
第一时间提供各大券商研究所报告,最大程度减少个人投资者与机构之...
报告:以强化合规促跨境电商健康发展---4月22日至24日,由中国中小...
读书之美|品味红色经典,王雷与你共读《可爱的中国》,主流媒体,山...
从已披露金额事件的融资规模来看,医疗健康领域最高,融资总规模约...